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 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 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 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 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 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 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 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 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 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 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 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 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 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 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 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 才高压俊英;萤窗新脱迹, 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 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 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目, 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 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 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 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 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 及第必争先。
宫殿召绕耸, 街衢竞物华;风云今际会, 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 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土脉阳和动, 韶华满眼新;一支梅破腊, 万象渐回春。
柳色浸衣绿, 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 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 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 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 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 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 晴天锦绣纹;年年当此节, 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夜, 开轩内晚凉;月华在户白, 何处递荷香
一雨初收霁, 金风特送凉;书窗应自爽, 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 云端闻彩车;争如郝隆子, 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 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 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 今朝再举觞;菊荷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 天晴爱日和;农工新筑土, 天庆纳嘉禾。
檐外三竿日, 新添一线长;登台观气象, 云物喜呈祥。
冬天更筹尽, 春附斗柄回;寒暄一夜隔, 客鬓两年催。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杆斜。
人在艳阳中, 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 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 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 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 无言笑晓凤;清芳谁是侣, 色间小桃红。
倾国姿容别, 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 轻薄万千花。
墙角一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 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 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 交情耐岁寒;春风频动处, 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 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孤松。
诗酒琴棋客, 风花雪月天;有名闲富贵, 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 书道隐相儒;庭裁栖凤竹, 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 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 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 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 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 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 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 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 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 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 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 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 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 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 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 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 才高压俊英;萤窗新脱迹, 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 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 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目, 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 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 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 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 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 及第必争先。
宫殿召绕耸, 街衢竞物华;风云今际会, 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 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土脉阳和动, 韶华满眼新;一支梅破腊, 万象渐回春。
柳色浸衣绿, 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 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 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 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 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 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 晴天锦绣纹;年年当此节, 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夜, 开轩内晚凉;月华在户白, 何处递荷香
一雨初收霁, 金风特送凉;书窗应自爽, 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 云端闻彩车;争如郝隆子, 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 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 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 今朝再举觞;菊荷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 天晴爱日和;农工新筑土, 天庆纳嘉禾。
檐外三竿日, 新添一线长;登台观气象, 云物喜呈祥。
冬天更筹尽, 春附斗柄回;寒暄一夜隔, 客鬓两年催。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杆斜。
人在艳阳中, 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 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 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 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 无言笑晓凤;清芳谁是侣, 色间小桃红。
倾国姿容别, 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 轻薄万千花。
墙角一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 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 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 交情耐岁寒;春风频动处, 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 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孤松。
诗酒琴棋客, 风花雪月天;有名闲富贵, 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 书道隐相儒;庭裁栖凤竹, 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 兵乃出。
”太后不肯, 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 至而自谢, 曰:“老臣病足, 曾不能疾走, 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乃自强步, 日三四里, 少益耆食, 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 最少, 不肖;而臣衰, 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
”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 持其踵, 为之泣, 念悲其远也, 亦哀之矣。
已行, 非弗思也, 祭祀必祝之, 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 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 至于赵之为赵, 赵王之子孙侯者, 其继有在者乎
”曰:“无有。
”曰:“微独赵, 诸侯有在者乎
”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 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 奉厚而无劳, 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多予之重器,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 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质于齐, 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 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 已守金玉之重也, 而况人臣乎。
”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 兵乃出。
”太后不肯, 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 至而自谢, 曰:“老臣病足, 曾不能疾走, 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乃自强步, 日三四里, 少益耆食, 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 最少, 不肖;而臣衰, 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
”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 持其踵, 为之泣, 念悲其远也, 亦哀之矣。
已行, 非弗思也, 祭祀必祝之, 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 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 至于赵之为赵, 赵王之子孙侯者, 其继有在者乎
”曰:“无有。
”曰:“微独赵, 诸侯有在者乎
”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 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 奉厚而无劳, 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多予之重器,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 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质于齐, 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 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 已守金玉之重也, 而况人臣乎。
”
蹇叔哭师
冬, 晋文公卒。
庚辰, 将殡于曲沃。
出绛, 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击之, 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 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 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 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 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 其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 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 哭而送之, 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有二陵焉。
其南陵, 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冬, 晋文公卒。
庚辰, 将殡于曲沃。
出绛, 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击之, 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 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 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 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 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 其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 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 哭而送之, 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有二陵焉。
其南陵, 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