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 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 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以为鬼物, 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 秦之方盛也,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 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 其锋不可犯, 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 子房之不死者, 其间不能容发, 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 不死于盗贼, 何者
其身之可爱, 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以侥幸于不死, 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 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 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 而归臣妾于吴者, 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 而不能下人者, 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 以为子房才有余,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生平之素,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而命以仆妾之役, 油然而不怪者,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高祖发怒, 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 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 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 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以为鬼物, 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 秦之方盛也,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 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 其锋不可犯, 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 子房之不死者, 其间不能容发, 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 不死于盗贼, 何者
其身之可爱, 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以侥幸于不死, 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 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 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 而归臣妾于吴者, 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 而不能下人者, 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 以为子房才有余,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生平之素,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而命以仆妾之役, 油然而不怪者,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高祖发怒, 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 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苏轼
方山子传
方山子, 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 曰岐亭。
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 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 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 方耸而高, 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 过岐亭, 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 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 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 余在岐山, 见方山子从两骑, 挟二矢, 游西山。
鹊起于前, 使骑逐而射之, 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 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 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 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 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 独来穷山中, 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倘见之欤
方山子, 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 曰岐亭。
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 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 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 方耸而高, 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 过岐亭, 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 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 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 余在岐山, 见方山子从两骑, 挟二矢, 游西山。
鹊起于前, 使骑逐而射之, 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 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 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 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 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 独来穷山中, 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倘见之欤
@ 苏轼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 愁目断, 孤帆明灭。
宦游处, 青山白浪, 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 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 长向别离中, 生华发。
一尊酒, 黄河侧。
无限事, 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 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 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 池上觅残春, 花如雪。
清颍东流, 愁目断, 孤帆明灭。
宦游处, 青山白浪, 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 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 长向别离中, 生华发。
一尊酒, 黄河侧。
无限事, 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 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 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 池上觅残春, 花如雪。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