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Work Gallery
两汉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 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 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 虚名复何益
屈原列传
屈原者, 名平, 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 犹离忧也。
夫天者, 人之始也;父母者, 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 以事其君, 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 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
其文约, 其辞微, 其志洁, 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 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 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 厚币委质事楚, 曰:“秦甚憎齐, 齐与楚从亲, 楚诚能绝齐, 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遂绝齐, 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 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 归告怀王。
怀王怒, 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淅, 斩首八万, 虏楚将屈匄, 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以深入击秦, 战于蓝田。
魏闻之, 袭楚至邓。
楚兵惧, 自秦归。
而齐竟怒, 不救楚, 楚大困。
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 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臣请往如楚。
”如楚,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 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 不复在位, 使于齐, 顾反, 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 追张仪, 不及。
其后, 诸侯共击楚, 大破之, 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 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 屈平曰:“秦, 虎狼之国, 不可信, 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 因留怀王, 以求割地。
怀王怒, 不听。
亡走赵, 赵不内。
复之秦, 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 虽放流, 眷顾楚国, 系心怀王, 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 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 而欲反复之, 一篇之中, 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 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 亡其六郡, 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 为我心恻, 可以汲。
王明, 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 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 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 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 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 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 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 汉有贾生, 为长沙王太傅。
过湘水, 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 悲其志。
适长沙, 过屈原所自沉渊, 未尝不垂涕, 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 何国不容, 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 同死生, 轻去就, 又爽然自失矣。
虎求百兽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 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 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 带甲百万, 而专属之于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 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 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 引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 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 夺其卮曰:“蛇固无足, 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 终亡其酒。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