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Work Gallery
先秦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 生而同声, 长而异俗, 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 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 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 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 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 通:'性'南方有鸟焉, 名曰蒙鸠, 以羽为巢, 而编之以发, 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 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 名曰射干, 茎长四寸, 生于高山之上, 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 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渐之滫, 君子不近, 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 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 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 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 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 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 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 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 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 禽兽群焉, 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 而弓矢至焉;林木茂, 而斧斤至焉;树成荫, 而众鸟息焉。
醯酸, 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 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 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 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 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 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 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 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 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 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 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木润, 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
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
恶乎终
曰:其数则始乎诵经, 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 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 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 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 人也;舍 之, 禽兽也。
故书者, 政事之纪也;诗者, 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 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 诗书之博也, 春秋之微 也, 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 入乎耳, 着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静。
端而言, 蝡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 出乎口;口耳之间, 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 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 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 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 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 诗书故而不切, 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 则尊以遍矣, 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 下不能隆礼, 安特将学杂识志, 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 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 本仁义, 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 诎五指而顿之, 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 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 以戈舂黍也, 以锥餐壶也, 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 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 虽察辩, 散儒也。
问楛者, 勿告也;告楛者, 勿问也;说楛者, 勿听也。
有争气者, 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 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 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 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 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 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 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 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匪舒, 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 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 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 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 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 一入焉, 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 不善者多, 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 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故诵数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 为其人以处之, 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使耳非是无欲闻也, 使口非是无欲言也, 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 目好之五色, 耳好之五声, 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 群众不能移也, 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 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 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 地见其光, 君子贵其全也。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 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 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 乃见狡童。
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 望高之观, 其上独有云气, 崪兮直上, 忽兮改容, 须臾之间, 变化无穷。
王问玉曰:“此何气也
”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 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 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 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 阳台之下。
’旦朝视之, 如言。
故为立庙, 号曰朝云。
”王曰:“朝云始楚, 状若何也
”玉对曰:“其始楚也, 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 晰兮若姣姬, 扬衭鄣日, 而望所思。
忽兮改容, 偈兮若驾驷马, 建羽旗。
湫兮如风, 凄兮如雨。
风止雨霁, 云无所处。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
”玉曰:“可。
”王曰:“其何如矣
”玉曰:“高矣显矣, 临望远矣。
广矣普矣, 万物祖矣。
上属于天, 下见于渊, 珍怪奇伟, 不可称论。
”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惟高唐之大体兮, 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巫山赫其无畴兮, 道互折而曾累。
登巉巗而下望兮, 临大阺之稸水。
遇天雨之新霁兮, 观百谷之俱集。
濞汹汹其无声兮, 溃淡淡而并入。
滂洋洋而四施兮, 蓊湛湛而弗上。
长风至而波起兮, 若丽山之孤亩。
势薄岸而相击兮, 隘交引而却会。
崪中怒而特高兮, 若浮海而望碣石。
砾磥磥而相摩兮, 巆震天之礚礚。
巨石溺溺之瀺灂兮, 沫潼潼而高厉, 水澹澹而盘纡兮, 洪波淫淫之溶。
奔扬踊而相击兮, 云兴声之霈霈。
猛兽惊而跳骇兮, 妄奔走而驰迈。
虎豹豺兕, 失气恐喙;雕鹗鹰鹞, 飞扬伏窜。
股战胁息, 安敢妄挚。
于是水虫尽暴, 乘渚之阳, 鼋鼍鱣鮪, 交积纵横。
振鳞奋翼, 蜲蜲蜿蜿。
中阪遥望, 玄木冬荣, 煌煌荧荧, 夺人目精。
爛兮若列星, 曾不可殚形。
榛林郁盛, 葩华覆盖;双椅垂房, 纠枝还会。
徙靡澹淡, 随波闇蔼;东西施翼, 猗狔丰沛。
绿叶紫裹, 丹茎白蒂。
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 五变四会。
感心动耳, 回肠伤气;孤子寡妇, 寒心酸鼻。
长吏隳官, 贤士失志;愁思无已, 叹息垂泪。
登高远望, 使人心瘁;盘岸巑, 裖陈皑皑。
磐石险峻, 倾崎崖。
巌岖参差, 纵横相追。
陬互横啎, 背穴偃蹠。
交加累积, 重叠增益。
状若砾柱, 杂巫山下;仰视山巅, 肃何千千。
炫燿虹蜺, 俯视峥嵘, 窐寥窈冥, 不见其底, 虚闻松声。
倾岸洋洋, 立而熊经, 久而不去, 足尽汗出。
悠悠忽忽, 怊怅自失。
使人心动, 无故自恐。
賁育之断, 不能为勇。
卒愕异物, 不知所出。
纵纵莘莘, 若生于鬼, 若出于神。
状似走兽, 或象飞禽。
谲诡奇伟, 不可究陈。
上至观侧, 地盖底平。
箕踵漫衍, 芳草罗生。
秋兰茝蕙, 江离载青。
青荃射干, 揭车苞并。
薄草靡靡, 聮延夭夭, 越香掩掩;众雀嗷嗷, 雌雄相失, 哀鸣相号。
王鴡鸝黄, 正冥楚鸠。
秭归思妇, 垂鸡高巢。
其鸣喈喈, 当年遨游。
更唱迭和, 赴曲随流。
有方之士, 羡门高谿。
上成郁林, 公乐聚榖。
进纯牺, 祷琁室。
醮诸神, 礼太一。
传祝已具, 言辞已毕。
王乃乘玉舆, 驷仓螭, 垂旒旌;旆合谐。
紬大絃而雅声流, 冽风过而增悲哀。
于是调讴, 令人惏悽, 胁息曾。
于是乃纵猎者, 基趾如星, 传言羽猎;衔枚无声, 弓弩不发, 罘不倾。
涉莽莽, 驰苹苹。
飞鸟未及起, 走兽未及发。
何节奄忽, 蹄足灑血。
举功先得, 获车已实。
王将欲往见, 必先斋戒。
差时择日, 简舆玄服。
建云旆, 蜺为旌, 翠为盖。
风起云止, 千里而逝。
盖发蒙, 往自会, 思万方, 忧国害, 开贤圣, 辅不逮, 九窍通郁, 精神察滞。
延年益寿千万岁。
臧僖伯谏观鱼
春, 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 其材不足以备器用, 则君不举焉。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故讲事以度轨量, 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 谓之‘物’。
不轨不物, 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 所以败也。
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三年而治兵, 入而振旅, 归而饮至, 以数军实。
昭文章, 明贵贱, 辨等列, 顺少长, 习威仪也。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 则君不射, 古之制也。
若夫山林川泽之实, 器用之资, 皂隶之事, 官司之守, 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
”遂往, 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
”非礼也, 且言远地也。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