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Work Gallery
清代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牡丹下宴集 其五
席罢香舆散画阑, 感卿花下独来看。
比肩立尽斜阳影, 相见非难别总难。
咏剑限巢郊胶坳抛韵
本同冠佩宝书巢, 利试昆吾莫易抛。
一剑勋名留汉楚, 三贤宠赐重庠胶。
干将神物藏山谷, 河曲金人出水坳。
何日销为农父器, 田功有事向东郊。
人间词话七则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 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 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 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 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金荃》《浣花》, 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 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 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 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 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 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题烹茶鹤避烟图
涤尽烦襟野趣生, 閒来扫榻品茶经。
烟腾石鼎松风发, 水沸铜瓶桧雨晴。
笑我酪奴恣饱酌, 惊他羽客作长鸣。
此仙不受人间气, 分付樵青细火烹。
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四)
其八太行一脉走蝹蜿, 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 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八十三只筹一缆十夫多, 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太仓粟, 夜闻邪许泪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其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 侧立南天未蕆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 蜡丸难寄惜雄文。
其一百三十陶潜酷似卧龙豪, 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 二分梁甫一分骚。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