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 王业不偏安, 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 量臣之才, 固知臣伐贼, 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 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 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故冒危难, 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 又务于东, 兵法乘劳, 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 谋臣渊深, 然涉险被创, 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 谋臣不如良、平, 而欲以长策取胜, 坐定天下, 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 论安言计, 动引圣人, 群疑满腹, 众难塞胸, 今岁不战, 明年不征, 使孙策坐大, 遂并江东, 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 殊绝于人, 其用兵也, 仿佛孙、吴, 然困于南阳, 险于乌巢, 危于祁连, 逼于黎阳, 几败北山, 殆死潼关, 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 而欲以不危而定之, 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 四越巢湖不成, 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 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操为能, 犹有此失, 况臣驽下, 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 中间期年耳, 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 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 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 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 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 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 欲以一州之地, 与贼持久, 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 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 当此时, 曹操拊手, 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 西取巴蜀, 举兵北征, 夏侯授首, 此操之失计, 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 关羽毁败, 秭归蹉跌, 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 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 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 王业不偏安, 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 量臣之才, 固知臣伐贼, 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 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 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故冒危难, 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 又务于东, 兵法乘劳, 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 谋臣渊深, 然涉险被创, 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 谋臣不如良、平, 而欲以长策取胜, 坐定天下, 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 论安言计, 动引圣人, 群疑满腹, 众难塞胸, 今岁不战, 明年不征, 使孙策坐大, 遂并江东, 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 殊绝于人, 其用兵也, 仿佛孙、吴, 然困于南阳, 险于乌巢, 危于祁连, 逼于黎阳, 几败北山, 殆死潼关, 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 而欲以不危而定之, 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 四越巢湖不成, 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 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操为能, 犹有此失, 况臣驽下, 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 中间期年耳, 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 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 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 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 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 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 欲以一州之地, 与贼持久, 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 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 当此时, 曹操拊手, 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 西取巴蜀, 举兵北征, 夏侯授首, 此操之失计, 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 关羽毁败, 秭归蹉跌, 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 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 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诸葛亮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 王羲之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愍 一作:悯; 茕茕'孑立', 一作:独立)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祖母 一作:祖母刘)
臣密言: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愍 一作:悯; 茕茕'孑立', 一作:独立)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祖母 一作:祖母刘)
@ 西晋·李密